專注于激發(fā)人們的積極潛能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它通過一系列具體的技巧和策略,幫助個體明確自己的目標。
焦點解決短期療法(SFBT)的“奧秘”在于其獨特的理論框架和實踐策略,它通過目標導向、積極正向的干預方式,幫助個體快速解決具體問題。
一、核心理念:正向思維與目標導向
問題本身不是問題,解決方法不當才是關鍵
SFBT認為,問題的根源往往在于人們應對問題的方式,而非問題本身。例如,焦慮可能源于應對壓力的策略不當,而非壓力的存在。療法通過引導個體尋找“例外”(即問題未發(fā)生或緩解時的情境),幫助其發(fā)現(xiàn)已有的資源和能力。
未來導向與可能性思維
SFBT不糾結于過去的原因,而是聚焦未來的目標。通過“奇跡問句”(如“如果問題突然解決,你如何發(fā)現(xiàn)?”)激發(fā)個體對未來的想象,從而明確具體行動方向。
個案是自身問題的專家
療法堅信個體自身擁有解決問題的資源和能力,咨詢師的角色是“引導者”,而非“拯救者”。通過提問和傾聽,幫助個案挖掘內在潛力。
二、核心技術:提問與行動策略
奇跡問句(Miracle Question)
作用:通過假設問題已解決的未來場景,幫助個案具體描繪目標狀態(tài),并發(fā)現(xiàn)實現(xiàn)路徑。
局限:部分來訪者可能因文化或長期困擾而難以想象“奇跡”,需結合其他技術(如“例外提問”)。
例外提問(Exception Question)
作用:引導個案回憶“問題不那么嚴重”或“情況更好”的時刻,分析當時的行為和資源,從而復制成功經驗。
示例:“有沒有什么時候你感覺壓力沒這么大?那時你做了什么?”
刻度化提問(Scaling Question)
作用:用1-10分量化問題或目標,幫助個案明確進展,降低行動壓力。
示例:“目前你對解決這個問題的信心是幾分?如果達到7分,需要發(fā)生什么?”
小步驟行動(Tiny Steps)
SFBT強調“微小行動”的滾雪球效應。例如,讓個案嘗試“明天做一件可能改善現(xiàn)狀的事”,而非制定宏大計劃,從而降低抗拒心理。
三、實踐優(yōu)勢:高效與廣泛適用性
時間效益高
療程通常為1-5次,適合處理焦慮、人際關系、職業(yè)壓力等具體問題,尤其適用于資源有限或需快速干預的場景(如學校、企業(yè)、家庭咨詢)。
非病理化視角
SFBT避免將問題貼上“疾病”標簽,而是將其視為“暫時卡頓”。例如,抑郁可能被重新定義為“暫時缺乏動力”,而非“人格缺陷”。
廣泛適用場景
心理咨詢:適用于婚姻矛盾、青少年問題、創(chuàng)傷后調整等。
企業(yè)管理:提升團隊協(xié)作、解決職場沖突(如案例中團隊合作不暢的分析)。
教育領域:幫助學生應對考試焦慮、學習動力不足等(如通過“例外提問”找到學習高效的方法)。
四、局限性與注意事項
對嚴重心理障礙效果有限
對精神分裂癥、重度抑郁等需長期治療的疾病,SFBT可能無法替代藥物或深度心理干預。
文化適應性差異
東方文化:強調“務實”和“循序漸進”,可能更易接受“例外提問”而非“奇跡想象”。
個體差異:部分來訪者可能因長期壓抑問題而難以想象積極未來,需結合其他技術。
咨詢師技巧要求
需掌握精準提問和傾聽技巧,避免陷入“表面化”或“重復提問”。例如,若個案對例外無感,需深入探討其資源與目標的關聯(lián)。
五、實際應用案例解析
案例背景:一名職場人士因同事關系緊張導致效率下降。
SFBT干預步驟:
目標設定:明確目標為“改善溝通,提升效率”。
例外提問:發(fā)現(xiàn)個案曾與某同事合作愉快,分析當時“主動傾聽”和“明確分工”的行為。
奇跡問句:想象團隊合作順暢時,個案會主動溝通、分配任務。
行動計劃:從“每周與同事共進午餐”這樣的小步驟開始,逐步建立信任。
六、總結:SFBT的“奧秘”本質
SFBT的奧秘在于:
從“問題視角”轉向“解決方案視角”,減少對過去和病理的糾纏。
通過語言重構現(xiàn)實,用提問激發(fā)個案的自主性與創(chuàng)造力。
信任個體的內在資源,以合作而非權威的姿態(tài)推動改變。
適用人群:
需快速解決具體問題者(如職場壓力、家庭矛盾)。
希望通過自我反思而非長期治療改善狀態(tài)者。
學習資源:
可參加專業(yè)培訓(如廣州的中階實操班),通過案例演練掌握技術。
閱讀《建構解決之道》(許維素)等經典著作深化理解。
通過這些核心策略,SFBT為個體提供了“輕量級”卻高效的改變路徑,尤其在當今快節(jié)奏社會中,其價值愈發(fā)凸顯。
郭長紅
心理咨詢實操培訓講師、情感專家、創(chuàng)傷治療心理咨詢師、催眠治療師
立即咨詢
段林
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、系統(tǒng)式家庭治療師、中國心理衛(wèi)生協(xié)會會員、南京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學
立即咨詢